10月25日晚,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走进实验室·走近科研·走向创新”2025级新生安全教育暨实验服授予仪式在大学生活动中心顺利举行。活动由化学化工学院主办,青年学者联谊会联合协办,中裕软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赞助支持。中裕科技董事长黄裕中、新帝克科技董事长马海燕、校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吴凡、校青年学者联谊会教师代表赵继聪、人力资源部综合办主任徐翠霞应邀参加活动。

01走进实验室【安全为基——把好实验室入门关】
学院能源与化工系副教授蔡燕和南通市消防救援支队崇川大队长江路特勤站分队长龚权分别结合实验室、日常生活真实案例,拆解多起典型安全事故的成因与处置关键,分享消防安全知识及急救预防方法,让新生意识到具备安全意识是开展科研实验的绝对前提。现场,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钱涛教授为龚权老师颁发安全教育导师聘书。



为筑牢实验室安全防线,强化新生安全预防意识,应用化学251班领诵,全体新生齐诵《安全歌》,这既是对实验室安全准则的牢记践行,更是对“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庄严承诺。
在随后举行的实验服授予仪式上,30位教师为2025级新生授予印有院徽和名字的定制实验服,完成了“科研人”身份的传承。从这一刻起,他们将在化学的世界里,牢记安全底线,以严谨为尺,以热爱为灯,一步步踏出属于自己的科研探索之路。

02 走近科研【科研引路——点燃探索好奇心】
博士生导师赵继聪教授用跨学科科研案例,阐述了化学作为基础学科在交叉学科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同学们既要深耕化学等基础学科原理,筑牢知识根基,更需要锚定行业技术需求,有方向地开展研究,让基础能力切实服务于技术前沿。

学院本科生代表杜天恒同学,分享了自己从首次踏进实验室的紧张,到能独当一面,再到发表8篇SCI论文并成功推免厦门大学的心路历程。他向同学们提出建议:科研路上要“敢问”,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要“勤听”,认真汲取经验与指导;要“细看”,精准观察实验细节与数据。最重要的是,需秉持不懈坚持的态度,在一次次尝试中突破自我。

03 走向创新【创新筑梦——扛起时代新使命】
中裕软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裕中先生分享了自己白手起家、深耕实业、成功上市的创业经历。他结合企业发展经验,指出青年学子要建立对基础领域的深刻认知,让创新回归本质。他还鼓励同学们要扎根实践、立足实际需求,才能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将所思、所学、所为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在激烈竞争中开辟属于自己的“蓝海”。

国家级人才、新帝克单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海燕教授以“新纤维 新未来”为题,围绕纤维材料领域,系统梳理国内外发展脉络与前沿动态,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用鲜活的技术创新案例为同学们搭建起链接国际前沿的认知桥梁。他结合学科发展规律,着重阐明创新对推动全球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的核心意义。在分享中,马海燕教授寄语全体新生:不必为当下的积累阶段感到迷茫,更无需因暂时的碌碌无为感到羞愧,要敢于突破思维边界,在实践中大胆尝试,让创新意识融入学习与研究的每一步。

学院党委书记李清湘作总结讲话。李清湘勉励全体新同学们:现在的你们一无所有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现在的你们准备变成什么样的人,而且为成为这样的人将做出怎么样的努力。讲话中,她结合新生如何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严守安全底线,严格规范实验着装与操作流程,将安全细节贯穿实验全程,主动承担安全责任;二是要积极投入科研实践,提前锚定科研方向并推动目标落地,主动走进实验室参与实操,在直面实验难题时不退缩,为科研能力积累打牢基础;三是要激发创新思维,深刻认识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创新支撑作用,打破学科壁垒,主动培养跨学科融合思维,挖掘更多创新可能性;四是要胸怀大志使命,摒弃低目标躺平心态,以追求卓越为学业与成长的标准,主动将个人学业规划与国家战略需求、社会发展痛点相结合,让个人理想与时代使命同频共振。

本次活动是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育人理念的集中展现。学院通过活动为新生们描绘了清晰的成长路径;集体性的仪式和师长、企业家的参与,让学院认同感和归属感得以强化;一场庄严的实验入门礼既是一堂生动的安全课,又为新生走近科研“扣好了第一粒扣子”。
学院班子成员、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成员、支部书记、系室主任、科研团队负责人、青年教师代表、实验中心全体教师,全体2025级新生班主任、本科生、研究生共同参与此次活动。(文/刘烨晖 黄真烁 卢文康 图/卓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