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赋能 ·“化”语未来 | 欢迎报考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

发布者:杨凯发布时间:2025-07-24浏览次数:10

01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是我校办学历史久远、办学规模较大的学院之一。学院现有化学与环境、能源化工、材料科学三个系,设有化学(师范)、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均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并且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点和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点。化学(师范)专业是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并通过了教育部二级认证,化学学科被评为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

    学院以ESI世界前1%学科和化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点为抓手,高度重视化学学科建设工作,现阶段化学学科和材料学科均已进入ESI全球前5‰,积极打造优势学科专业,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现有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南通市绿色氢氨能源存储与转换重点实验室、南通市水污染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南通市含氮杂环化合物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南通市智能与新能源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南通大学化工新材料测试与分析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学院每年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的高层次化学、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方向的专业型人才。

    近三年来,学院研究生就业率均为100%,在学校名列前茅;研究生参与发表论文161篇,其中SCI收录119篇;研究生参加各类比赛竞赛获得省级奖项30余项;并有多名学生到中科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学校读博,学生科研能力受到导师的一致好评。欢迎有意向的考生积极报考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师资力量:

    学院大力实施“人才集聚战略”,拥有一支“求实、创新、博学、奋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师资力量雄厚。


图片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8人。专任教师83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42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达91.57%。学院现有国家级人才2人,江苏省杰出青年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5人,江苏省“333”工程人才3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优秀骨干教师4人,江苏省 “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8人,南通市“226工程”培养对象10人。学院高质量人才储备,为学院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学院还聘请了中国工程院吴慰祖院士、中科院化学所杰青赵永生教授、南开大学杰青张新星教授和深圳大学优青张晗教授等担任兼职教授;聘请了美国南密西西比大学张勇教授担任客座教授。这些校内外强大的师资队伍,为我院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教学科研: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项目43项、省部级项目24项、横向项目150项,在Chemical Review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SCI论文4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项,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300余件,转让发明专利150余件,科研总经费7500余万元。

    学院与企业广泛合作,教授、博士深入企业一线,为企业排忧解难,与省内外数十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加强,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图片

南通大学—赛博通信光电缆材料研发中心揭牌成立

图片

与星源材质(南通)公司共建教学实践基地

图片

与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教学实践基地

图片

与东方九天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共建教学实践基地



02 硕士学科简介


    招生专业

图片


研究领域

    新型化学电源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新型功能有机分子、药物分子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

    新型超分子自组装、生物医用材料高效设计与制备;

    精细化学品的合成研究;

    无机低维材料的构筑及应用研究;

    功能纳米材料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

    增强拉曼光谱及其光化学传感;

    聚合物改性与功能性单丝产品开发;

    新型高端非织造材料与产品研发。


导师风采

图片


    钱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24年度全球2%顶尖科学家,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南通大学青年学者联谊会首任会长,南通市绿色氢氨能源存储与转换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海安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产业顾问,“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Rare Metals 优秀青年编委。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9 项,省部级奖项2项;共发表SCI 论文260 余篇,引用13000余次,H 因子为62,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atalysis、Nature Communications、National Science Review、Advanced Materials 等国际、国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0 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5 项,转让17 项;获2022 年度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4年度江苏省自然科学百篇优秀学术成果论文奖。

图片

    汤艳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24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0年)、江苏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14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2017年),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南通市智能与新能源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功能精细高分子设计合成及其性能;摩擦电微电机制备及应用;荧光分子及生物成像方面的研究。研究设计制备了一系列生物相容性好的糖基智能和功能高分子;基于机械力致自由基机制设计组装了摩擦电纳米发电机;基于PET、FRET以及AIE机制合成了一系列分子荧光探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江苏省科技厅项目2项,南通市科技局项目3项,发表SCI、EI论文一百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2件,已经授权15件。

图片

    戴红,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南通市含氮杂环化合物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南通大学化工新材料测试与分析中心主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有机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材料学会理事、南通市化工与医药协会理事。荣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B类)、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南通市“226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第二层次)、南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近年来主要从事功能有机分子、药物分子、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B类计划)、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项目、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及横向项目6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国际发明专利90余件,转让国家发明专利60余件。荣获南通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南通市科技成果转化先进个人,指导的本科生荣获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图片

    陆洪彬,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硅酸盐学会理事,担任SCI期刊《Coatings》客座编辑,受邀Applied Surface Science、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Electrochimica Acta等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涂层材料、功能性纺织化学品、新能源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应用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等纵向科研项目8项,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科技副总、江苏省双创博士、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南通市江海英才等人才项目,获省部级科技奖6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30余件。

图片

    姚勇,博士,江苏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2024连续两年全球前2%最具影响力科学家,现任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主任,南通市生命有机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兼任《南通大学学报》编委、《中国化学快报》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Chemistry》客座编辑。201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2015-2017在美国犹他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南通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南通大学第一期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对象,南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长期从事有机大环化合物的合成,超分子自组装及其在催化,药物缓释,抗肿瘤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特聘教授团队建设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等多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引用5600余次,Hindex=41。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指导本科生荣获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指导研究生获江苏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图片

    王艳青,博士,江苏省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分会委员,美国化学会会员,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 Energy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Carbon Energy, Materials Horizons, Nanoscale Horizon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中国卓越期刊计划重点期刊)等国际权威杂志的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表面改性与加工,3D打印先进电化学材料及器件,金属化学沉积。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持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等科研或人才项目5项。

图片

    黄强,博士,江苏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学专业。2021年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做助理研究员。2022-2024年于德国马普微尺度物理研究所任博士后研究员。2024年9月加入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近年来,主要从事以有机合成方法自下而上地构筑特异结构的碳材料。利用表面工程和溶液工程得到开壳磁性石墨烯,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长片段,开拓了其在光电、超分子、气体吸附、磁、膜分离等领域的应用。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Phys. Rev. Lett.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8篇,其中中科院1区SCI论文11篇,2区SCI论文11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图片

    孙海南,博士,江苏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2020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导师周嵬教授和邵宗平教授),2020-2023年于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任博士后研究员和研究助理教授(合作导师:WooChul Jung教授),2024年1月加入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近年来主要从事新能源催化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InfoMat, Carbon Energy,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Advanced Science (1),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等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论文总引用2400余次。担任Carbon Energy、InfoMat、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Tunstgen等期刊青年编委。

图片

    朱鹏,博士,江苏省产业教授,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荣获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三层次、“六大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科技企业家”、“江苏省知识产权骨干人才”、南通市江海英才等称号,2017年江苏省南通天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和2019年江苏太阳能电池用金属化导电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长期从事功能性涂层材料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2011年开发的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专用铝背场材料,成果实现技术转化,目前在国内市场位居领先。从业十年以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朱鹏博士共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3余项,所主持的项目经费已达1600多万元,科技成果转化累计实现产值过10亿元;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33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发表论文19篇,获市厅级及以上奖项13项。


03 科研环境和科研活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学院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建有实验室20多个以及对应的办公区域。实验环境宽敞明亮,办公区域干净整洁,实验设备和仪器齐全,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下不断学习。同时,学院每年为研究生开展各类思政教育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座和论坛,研究生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展示,培养学生的学术道德文化和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04 初试专业科目

图片
图片


05 奖助政策

    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第一学年按照9000元/生的标准发放,其他学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等级、标准和比例如下:
图片

    为激励研究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学院还设有研究生社会奖助学金,包括中天科技奖学金、正海创新英才奖学金、丽洋奖学金、金轮奖学金、文峰教育奖学金。


06 就业升学情况

    近年来,学院研究生总就业率始终保持在100%,学院毕业生被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台积电(中国)有限公司、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菱化学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南京扬子石化橡胶有限公司、精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应急管理局、泰州市兴化生态环境监测站、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等单位录用,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认可。此外,部分优秀毕业生被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攻读博士深造。

07 优秀毕业生代表
图片
图片

    郝保玖,2025届硕士毕业生,获评“南通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在校期间,荣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4年),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2023年、2024年);以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其中包括以唯一第一作者发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1篇(IF=15.7,自然指数期刊),J. Phys. Chem. Lett.1篇(自然指数期刊),以共同第一作者(导师一作)发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IF=26.0)1篇、Nano letters(自然指数期刊)1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主持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1项。现为南京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图片

    朱昌浩,2024届硕士毕业生,在校期间多次获得校学业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并获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指数期刊ACS Nano (IF=18.027),SCI一区 Top 期刊 Chem.Eng.J. (IF=16.744)上发表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件;参加第33届中国化学学术年会并接收会议论文摘要。东南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图片

    杨虎,2023届毕业生,共青团员,校奖学金获得者,曾获南通大学优秀团员,南通大学社会工作奖、南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曾获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发表中科院1区 SCI论文 1篇、中科院2区SCI论文 4篇、中文核心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件。厦门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图片

    孟园,2022届毕业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科院1区论文两篇;以共同一作者发表中科院3区论文两篇;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中科院1区论文一篇,中科院二区论文一篇。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读博士研究生。

图片

    黄嘉禄,2022届毕业生,该生在校期间多次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荣获优秀研究生干部称号;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发表SCI论文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件。华东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图片

    孙思宇,2019届硕士毕业生,曾获南通大学一等奖学金,江苏省优秀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硕士阶段发表SCI一区论文2篇,毕业后保送华东理工大学田禾院士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获博士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朱道本有机固体青年创新奖。

X